云南农业大学2023年度第二次统一战线双月座谈会学习资料

2023年10月07日 10:53  点击:[]

云南农业大学

 

 

 

               (2023年度第二次统一战线双月座谈会)

 

 

 

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统战部编

2023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新华社北京5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529日下午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习近平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习近平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习近平最后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全党全国人民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而共同努力。

2023-05-29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华社北京6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陪同考察并主持座谈会。

1日下午,习近平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职责,建有中央总馆和西安、杭州、广州分馆。习近平首先走进文华堂,听取版本馆规划建设有关情况介绍,参观国家书房、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中国当代出版精品与特色版本展。在文瀚阁,习近平仔细察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典版本展,不时询问版本搜集整理有关情况,并登上五层露台俯瞰版本馆全貌。随后,习近平来到兰台洞库,参观“汉藏蒙满文大藏经雕版合璧”和“《四库全书》合璧”库展,详细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习近平强调,我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这些宝贵的典籍版本。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我对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成和管理是肯定的、满意的。国家版本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藏,要以收藏为主业,加强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分级分类保护好。同时,要加强对收藏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做好典籍版本收藏工作。在做好主业的前提下,协助各方面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总之,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2日下午,习近平乘车来到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史学重大学术项目。习近平走进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并不时询问相关研究工作进展。随后,习近平察看了中国历史研究院部分馆藏珍贵古籍和文献档案,并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工作成果展前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习近平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4年多来,组织开展一系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学术工程,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成果,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全国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考察结束后,习近平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先后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蔡奇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认真组织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加强研究阐释,坚持学以致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李书磊、铁凝、谌贻琴、秦刚、姜信治等参加上述有关活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2023-06-02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

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蔡奇出席

新华社北京62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下午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共青团中央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传承弘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参加集体谈话。

习近平首先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生了深刻变革,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团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更加牢固,共青团工作的方向任务更加明确,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鲜明,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更加积极健康向上,在广大青年群体中的形象焕然一新。过去5年,共青团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任务,组织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勇气和担当。党中央对共青团和广大青年充分信任。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对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寄予厚望。希望你们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习近平强调,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确定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把住方向,奋发有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共青团要把牢新时代青年工作的主题,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勇当先锋队、突击队。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一生的奋斗奠定基石。共青团要把加强对广大团员和青年的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断为党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要抓好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引导团员和青年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领悟力。

习近平强调,共青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习近平指出,要顺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刀刃向内,纵深推进团的改革,全面从严管团治团,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要坚持夯实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提升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广大团干部要倍加珍惜为党做青年工作的宝贵机会,不断提升政治能力、理论素养、群众工作本领,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工作,用实打实的业绩赢得党的信任、赢得社会尊重、赢得青年口碑。

习近平最后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坚持党管青年工作原则,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建立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业的工作格局,支持共青团创造性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倾注热忱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会上,共青团十九届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阿东汇报了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的召开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有关考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王艺、胡百精、胡盛、夏帕克提·吾守尔、余静分别作了发言。

石泰峰、李干杰、李书磊、陈文清、刘金国、王小洪参加谈话。

2023-06-26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全文)

新华社北京420日电

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值此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3420

2023-04-20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全文)

新华社北京53日电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向你们、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

202351

                                                                                                    2023-05-03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王宁在全省教育发展大会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抓实三年行动计划 全力推进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宁讲话 王予波主持 石玉钢刘晓凯出席

62日,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省委书记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主持,省委副书记石玉钢、省政协主席刘晓凯出席。

王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做好云南教育工作的“纲”和“魂”。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一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价值追求,切实用以指导我省教育工作实践,推动全省上下形成大抓教育的新气象。

王宁指出新时代10年,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教育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实现新的跨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总结经验、坚定信心,知不足而奋进,知难而攻坚,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决不允许云南教育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被耽误。

王宁强调教育不举,云南不彰;教育不振,云南不兴。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提供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云南贡献。

王宁强调要全力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一年往前推。基础教育要上台阶,着力补齐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短板,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破解高中教育“县中困境”,让孩子们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职业教育要提质效,围绕重点产业推动产教融合,坚持就业导向优化专业设置,集中资源力量提升办学条件,为云南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出成果,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产业和地方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高校真正成为云南科技创新和人才辈出的主阵地。教师队伍要高素质,把爱党爱国爱学校爱学生作为基本要求,建设有师德有责任有情怀有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优秀的书记校长、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学校管理要抓到位,严格落实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创建平安校园,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家长放心学生安心老师用心的校园。立德树人要聚合力,注重家庭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净化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王宁强调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抓今天云南的教育,就是抓云南未来的发展。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牢固树立“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抓不好教育的领导不是合格领导”的导向,党政“一把手”带头,扛实教育优先发展责任。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营造健康清朗育人环境,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举全力把云南教育再推上一个新高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予波在主持时强调,全省教育发展大会全面总结成绩经验,客观分析问题短板,系统部署今后工作,明确了新征程上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到位。

(文稿来源:云南发布 2023-06-02


黎素梅书记在学校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3 6 16

各位代表、同志们: 本次教代会期间,各位代表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问题,形成了许多真知灼见,表现出强烈的爱校情怀、荣校愿望、振校之志、兴校担当。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教职员工和工会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下面,我讲五点 意见。

一、关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要凝聚思想共识,聚焦目标引领关于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上午杨生超副校长已做了说明。这次学校初步确定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目标定位,是基于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根据专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同时也属于混合型定位,即学术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里含有应用型的元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也包含学术型的元素,如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请,集体讨论论证后做出微调。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定位确定后,全校上下要深刻领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所有工作和力量都要向这个目标定位聚焦。要围绕这个定位做好教育教学体系重构,进一步优化各专业培养目标内涵和毕业要求,优化构建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的课程体 系,优化完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达成路径。持续加强学科专业和实验室、实践基地等条件建设。学术型专业要重点强化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科研训练和创新意识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应用型专业要重点强化产教融合,优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持续推进科研反哺教学,教学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关于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问题,要认清极端重要性,齐心协力做好我们是教育厅确定的部省新一轮审核评估试点高校,能不能试出标杆、试出成功经验,考验着每一个人。

一是认识要特别到位。这次评估是一场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存亡之战。评估结果长牙齿,不仅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社会形象,影响资源分配、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申博等各方面的工作,也将作为上级政策制定、经费划拨、项目审批的重要参考。评好了,就能迎来事业发展的新曙光,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学校就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高校中扬标立杆,我们老师就可以扬眉吐气,在社会上扬名立身。评的不好,后果和影响将会很严重,就很可能在各高校竞相发展的态势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甚至再无翻身的可能。要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充满信心、充满希望迎接评估,给上级部门、给社会和外界感受到云南农大的强大活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立起一个标杆、树起一面旗帜、创建一个里程碑,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对学校寄予的关心厚望、不辜负社会寄予的关切。

二是头脑要特别清醒。这次评估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面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激烈竞争,全校上下要实事求是、清醒认识学校目前的办学现状和发展水平,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对标对表,全面盘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问题清单为主线递进式诊断学校的短板差距到底在哪里?制约发展的卡点堵点痛点到底在哪里?根源到底在哪里?以评估理念再思考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再优化育人体系、再定实补短强弱扬优举措,推动云南农业大学华丽蝶变。

三是力量要特别凝聚。新一轮审核评估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学校各级党政领导、所有职能部门、所有教学单位和全体师生员工,需要全员参与。现在有一种不好的倾向,认为评建办成立后,审核评估就是评建办的事,一些部门和学院思想不重视、行动迟缓、发动不力。学校纪委专项督查发现,学院网站没有任何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宣传发动,以评促建、 迎评有我倡议书点击量仅有 56 人次,部分普通教师不清楚新一轮评估内涵,如何准备心里没数。很大一部分人云淡风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主要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和这份光荣的职业体现出来,学校社会声望越高,个人社会地位就越高。全体师生尤其是教职员工要把自己真正当成农大大家庭的一分子,不做局外人、不当旁观者,心心念念、睁眼闭眼都是肩上的责任、评估的事情,共同把审核评估做好,把学校建好发展好,在提升学校声望中提升个人的社会价值和地位。宣传部、评建办、各学院要再宣传、再发动,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关切、人人参与、人人尽心竭力的浓厚氛围,真正把思想拧成一股绳、力量拧成一股劲、工作布局一盘棋,众人抬轿,共同为实现高水平评估奉献智慧、汗水和力量。

四是责任要特别在线。专家组 10 月份开始线上评估 2 4 周,11 28 日入校评估 2 4 天,满打满算只有 4 个月时间, 已经进入倒计时。全校上下片刻不能等、片刻不迟缓、片刻不懈怠,现在就进入状态。本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更强调育人,各职能部门要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主动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思考三全育人工作切入点,找准服务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思路及举措,充分挖掘学校特色,打造具有云农特色育人品牌项目。要把审核评估责任压实到每一个人。全省评估启动培训会上教育部专家讲,如果哪个部门认为跟本科教育教学无关,此部门可以取消;如果哪个人认为跟本科教育教学无关,此人可以解聘。新一轮评估内涵从教得好向学生学得好发展好转变,由学生评价教学、教师,教得怎么样,最后要听学生怎么说、专家怎么说、社会怎么说。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始终保持教育教学激情和热情,关注国际国内专业领域最新动态和理论研究方向,精通专业,做大先生,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高学生抬头率点赞率  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业中,充分展示云农学子良好精神风貌。

五是举措要特别有力。评估是好事,但过程很煎熬、很折磨人。要以目标为引领,以结果为导向,把时间表作战图挂起来,鼓足信心、背水一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理清现阶段学校的短板和亟需优化的工作,比如工程中心的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普洱茶重点实验室,林下中药材,小型猪基因 编辑实验室是几大看点,但没有文化展示点。要挖掘整合资源, 建设动植物标本馆、展示厅等科研文化成果展示,这些工作都需 要抓紧推进。纪委审核评估专项督查小组围绕,深入到各学院、部门再强化专项监督,问责问效,督促将审核评估的计划表变成成绩单。

三、关于硕博学位授权点申报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集团作战取胜。我校 1983 年和 2003 年分获硕博学位授权点,历经 40 年发展但非常缓慢,全国 36 所农林高校学博点333个、专博点17个, 我校排名第 25 位。

一是高度重视,功成有我。本、硕、博打通后,可以充分进行内涵建设和发展,促进学校和高端人才良性循环,带动学科的整体进步,使办学实力、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在这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有为才有位, 有成绩才有影响力,有实力才有话语权。我们要大力申报硕博点,支撑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学校今年决定组织 8 个博士、16 个硕 士共 24 个学位授权点申报计划,涉及 17 个学院。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坚决扛起历史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抓好申报工作,赢得省内高校第一方阵的入门券,抢得大发展的机遇。

二是定下决心,全力以赴。学校党委已经定下了决心,各学院、部门要按照统筹兼顾、扶优扶特、多点开花的思路,只争朝夕、全力以赴抓好申报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厘清责任要求,学校已经成立了申报工作专班,17 个学院要细化申报方案,主要负责人分工牵头一个申报点的组织工作,联系校领导加强指导协调,跨学院交叉学位点申报由学部牵头负责。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申报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服务保障。学院要全面梳理成果,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凝练方向特色,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举措练好学位点建设内功,动员全体教职员工为申报工作献策出力。

三是借石琢玉,攻坚拔点。首先,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时刻关注教育部动态调整情况,对申报的硕博点再深入思考、深入论证,认真对标、精准发力。今年国家重点把博士增长点放在理工农医类学科,刚好与我们农大办学定位与学科特色相契合,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工作更加聚焦,紧盯最有可能的学科,实现单个突破。其次,运用逆向思维来设计、来组织,把假设不能获批的原因和症结分析透,拿到全国全省范围来比,在材料打磨上突出学科特色优势,针对问题提出措施和办法。

其三,深入挖掘数据和资源,用好省政府支持高等学校开展教师互聘工作政策,用好省教育厅和合作高校帮扶机制,放眼全国用好退休教师资源,善于拿来,形成优势,打好攻坚战

 四、关于深化改革的问题,要破冰涉险滩,蹄疾步稳突围是农大的出路在改革。调研中我们感到广大教职工对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愿望非常强烈,我们必须顺民意聚民心,坚持不懈将改革进行到底。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聚焦学术型人才为主培养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高起点谋划、全领域改革。要拓宽视野,研究世界和国内一流大学,省内对标云大、昆工,向排在我们前面的学校学习借鉴他们的改革实践,要有这个雄心壮志,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否则我们的改革水平永远上不去,改革也就是改良而不是变革,改革也就是应付而不是创新。

二是改革时机条件已成熟。省委印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全省教育发展大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学科专业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强大支持。学校近几年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大,趟开了路子,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外界对我们的预期持续向好,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已经具备了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基础和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推动思想再解放,看清动力和阻力,化危为机,因势利导,在新起点上实现破局突围。

三是改革必须触及矛盾。触及矛盾,触及利益,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改革方案才是最优方案。比如,院办校试点改革有几个学院敢为人先、敢于碰硬,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发挥动车组作用不明显,特区不特,打破思想藩篱,敢吃第一个螃蟹的勇气不足。下一步要在探索发挥绩效分配杠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体制机制方面步子再迈大一点,解决好不敢亮剑、怕得罪人、矛盾上交等靠盼等问题,建立淘汰制,支持有意愿的学院参与试点。人事绩效分配考核改革,更多自主分配权下放后,要敢碰、敢动,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勤罚懒的激励导向制定分配方案,用经济杠杆动力驱动,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我们是一所资源匮乏紧缺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完善的高校,存在许多短板和弱项,改革要围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比如,针对 A 类学科空白、高水平人才缺乏的问题,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用足用好省厅人才政策,推进引培考核改革,大胆培育和引进高端领军人才。要将一流学科与一流科研团队建设一体推进,扶优扶特,让优的更优,使强的更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形成扎堆效应,让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慕名而来;针对办学基础条件不足的问题,要充分挖掘并整合现有资源,强化办学成本核算、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公有用房、水电有偿使用改革。这项改革上半年要组织实施,不能等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才推进,要动真碰硬,边改边总结,加强跟踪问效;针对一聘定终身躺在职称上过日子的现象,要改革教职工岗位聘期考核,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打破终身制的考核 机制,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打通各类岗位晋升路径,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人人能出人头地的培养激励竞争机制。对于热作学院办学定位改革,已经制定了初步方案,要抓住有关政策机遇,抓紧研究,深入论证,推动与本校同步发展。

四是严密组织落实改革。学校深改领导小组要强化职能职责,加强顶层设计,列出任务清单,加强分类指导,凡是改革的事都需深改领导小组讨论,广泛听取各个层面的意见,成熟后再提交党委会研究审议后再决定是否改、怎么改。涉及单项改革,由分管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涉及综合性改革,明确主责领导和部门,整合相关力量,以专班形式推进。主责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把握节奏,方案一经通过,政策解读到位,全面彻底、步步深入,保证改革举措善始善终、落地见效。  

五、关于学分制改革和专业评价的问题,要动真较真,时不我待跃升是动真推进学分制改革。学分制改革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方案滞后,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 教考分离推行缓慢,学业导师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凸显,一流课程和自编高质量教材少,学分互认还没有破冰。学校正在研究制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借此机会,按照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建设目标,进一步研究推进学分制改革,确保一年有起色,两年有成效,三年有突破;要聚焦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抓紧建立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培养和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新版绩效分配改革方案加大了一流课程奖励,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一流课程分别奖励 1508040 个工作量,希望广大教师踊跃申报,争取更多一流课程涌现;进一步建强三个中心,加强创新创业引导和支持,分类指导提高考研升学率、四六级过级率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大幅跃升。

二是较真推进专业评价 A D”。在全校共同努力下,专业综合评价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绩,B 类专业由 2 个增至 11 个,排名从全省第 9 升至第 3D 类专业由 33 个减至 10 个。这说明 我们是有能力、有潜力、有实力的,也得到了上级认可。我们要守住这个好成绩,同时争取更大的进步。10 D 类专业学院要 提高站位,紧扣 5 个维度认真组织制定一专业一方案,细化任务措施,提前谋划第六轮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立下军令状,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全部完成去 D 攻坚任务。同时,要铆足干劲、挂档冲坡,确保 43 C 类专业保档提级,11 C 类专业尽力冲 B,植物保护、动物科学 2 B 类国家级一流专业全力冲 A

同志们,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一个是,另一个是, 要实实在在地做,扎扎实实地改。我们要认真落实全省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倡导不给困难找理由、只给问题找办法的态度,把工作做到极致、把学问做到极致、把服务管理做到极致,携手共创云南农业大学美好明天!

 云南农业大学党办、校办 2023 6 26 日印发

云南农业大学统战部  版权所有  2020

联系电话:0871-65227695  电子邮箱:ynautzb@163.com

通讯地址:昆明市盘龙区云南农业大学耕读楼222室